當一間又一間老店在湮沒時,大家只懂不停在懷緬,何不把握時機,找個日子,用味覺、用光影,把最珍貴的回憶封存。
自從跟朋友開始找尋城中會所飯局,偶爾都想造訪一些值得光顧的老店,而《鹿鳴春》想起來已經有五六年沒來了。
這類老店有種特色,就是店員往往都是服務了好幾十年,加上生意火旺,說起話來自是有一套風格,對於近年喜歡投訴,事事講求服務態度的香港人,未必接受得了,或者大家會覺得我犯賤,但個人自少已經在酒樓出沒,反而不以為然,有種親切感。
由於部份菜色要預訂,所以早在兩個月前訂檯,已經寫好菜單,與及乖乖奉上 $1,000。
雖然店方主打北京菜,其實夾雜了不少滬杭菜色,所以在挑選時,都會比較著意。
先以《雲腿片》打頭陣,可能是薄切的關係,金華火腿的咸香比想像中輕盈。
前菜中,《五香醬碲》與《醬牛肉》,在味覺及口感上相類似,香料味很重,而且較乾身,須要蘸點醬油,但很有武俠小說中,來兩瓶酒,大塊肉,大啖酒的感覺。
四碟涼菜中,刻意地點上《鴨掌伴西芹》,鴨掌早已褪骨及碎上,西芹略為拖油,保留了青翠嫩綠的色澤,當作是涼菜,很清新爽朗,正好跟前幾道涼菜,是截然不同的風格。
《北京填鴨(兩食)》是店方名物,烤得平穩紮實,不到$400/隻,收費是相宜的,加上鴨子並非用電爐烤焗,中間有加入炭火處理,聽聞政府早已不再發牌,或者只有在這種具幾十年歷史的食肆尚有,可說是襧足珍貴。
片皮的師傅功多藝熟,就算是冒著煙,依然可以手起刀落,極速切成兩大碟,用薄餅皮包起,加入青瓜絲及海鮮醬,感受一下陣陣鴨皮下脂肪的油香,又有嚼口,味道令人難以忘懷。
另一種食法選用了放湯,以津白及豆腐滾兩滾,湯底呈奶白色,呷一口,濃稠得帶點膠質,津白煮得夠稔,自然甜味都跑出來了。
至於名物《叫化雞》,因為塘泥的供應問題,早幾年已經不再做,如今重現江湖,當然不能錯過,是整個鹿鳴春菜單中唯一要預訂的菜色,叫價$380,可說是超值。
同類菜色,難免跟海景軒相比,叫化雞敲開塘泥,即時瀰漫荷葉的香氣,雞肉不會過於結實,內裡釀了梅菜,連同雞肉一齊食就更惹味,海景軒加了一層豬網油,自然是較豐腴,但收費是兩碼子的事,鹿鳴春是親民得多。
重口味菜色一個接一個,《鍋燒肘子》已多年不見,今次仗著人多勢眾,膽粗粗點了一份。
肘子先行蒸過,將油份逼走,然後再炸,質地已變得鬆軟,但份量實在太大,很有老北方豪邁粗獷的風味,一檯13人都難以消滅,結果要打包走。
《鹽爆管庭》是店方講明要睇貨源的菜色,其實在落單前已叮囑減鹹,喉管剪裁得似蜈蚣,連同蔥絲一齊食,清脆爽口,夾雜了蔥香,用來佐酒真是無以尚之。
再來是極之邪惡的《糟蒸鴨肝》,色澤艷紅,入口粉嫩,帶濃郁的酒香,大廚在火喉的掌控上,真是恰到好處。
在整個菜單中,唯一並非京菜的是《雞油豆苗》,原先訂了砂鍋津白,但填鴨兩食加插了鴨湯,同樣是加進了津白,避免重疊之下,而豆苗當造,自是必然之選。
很奇怪,雞油味毫不突出,而且水汪汪,或者下得不夠重手,但豆苗依然翠嫩可口。
意猶未盡,將《炒肉末炸菜》釀入《叉子燒餅》,油份輕盈,滿有肉香,而燒餅鬆脆可口,兩者配合得天衣無縫。
另一道主食《蔥油大餅》,雖然非常香口,蔥花切得細碎,但食落幾油膩,幸好只點了三兩份大家share。
甜品只簡單的點了兩個,《合桃湯圓》幾香,而且食到細粒質感,湯圓是大路貨色。
踫上星期五晚,人多是必然的事,《拔絲香蕉》等了差不多廿分鐘,香蕉塊表面的糖漿已經開始形成硬塊,已經拉不出絲,就算特意加入忌廉汽水,都於是無補,平白浪費了上好菜色。
總共16個菜,埋單一人 $250左右,真是便宜得令人發笑。
畢竟開業近50年的老店,就算離開時超過10點,店內依然人頭湧湧,單是旁邊的二人檯,已經先後出現了三檯顧客,真夠厲害。
地址 : 尖沙咀麼地道42號一樓
電話 : 23664012 / 23665839
味道 : 4 環境 : 3 服務 : 4 衛生 : 3 抵食 : 5 位置 : 5
希望各位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,請在我的專頁上剔“LIKE”,當作小小的鼓勵吧!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