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芬油畫村……….你未必想去既地方

自從深圳地鐡通車後,真的方便了很多;以往想去但因交通關係而去不了的地方,都可在短時間內來回.

 

一直以來跟朋友北上,不外乎飲飲食食,新鮮感欠奉,今次想一改行程,希望更深入一點,而大芬村以出售油畫聞名,早就想跑一趟,反正是要探路,就找一個較下午獨個兒上路.

   

說回大芬村,從羅湖車站出發,到老街站轉雙龍線在大芬站下車,頗方便.

 

只要從A出口天橋望朝右看,便會見到內地名店沃爾瑪 (Walmart) ,再向前行少許,左轉,便是內地油畫集散地.

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

頭一段路遍地泥濘,看似不甚了了,跳過這段路,一直走,左側漸見不少油畫店,偶爾會踫上一些較具特色的店舖.既有大型畫室,又有路邊畫家,四周洋溢著一片閒情逸緻的氣氛,沒有人在大聲吆喝,亦沒有售貨員在拉客,大家都是自律地作畫,大有你懂欣賞便來的感覺.

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

 

看過部份文具店,所售的毛筆,畫具可一點都不平宜,甚至比香港貴;而較好的食肆不多,多數是家庭式的小店,吃碗麵還可以,一大班人的話可不成,

 

在中央大街,有幾組現代化雕塑,跟旁邊古樸的建築,形成了強烈的對比,看似格格不入,但又會有種互相包容的意義.

PicturePicturePicture

 

遊人中,外籍人任倒佔了一半,看來喜歡油畫的多數是外國人.

 

可能為了遷就外國人,除了村口的金典咖啡外,在大街轉角處,竟然有間外型不俗的咖啡店,自已亦想見識一下內地的水準,雖然有點肚餓,亦不期然跑了過去.

PicturePicture

 

除了店外的一檯客,店內沒其他客人,,有的亦只不過是店主家人,四面牆掛滿了油畫,全是出售品.

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

 

隨意地點了一杯 Latte , 其實是想看看店主拉花的技巧;………..過程甭說了,看看賣相吧!

Picture

 

跟店主聊起,知是半途出家,認知少得可憐,店內又沒其他甜品配套,單憑一杯咖啡想撐起整間店,實在有難度.希望店主加倍努力,下次再來時有長足進步吧!加油!

 

沿著村外圍到了大芬美術館,門庭冷落,提不起興趣去看,可能自己沒半分藝術細胞吧!前後逛了不到一小時便走.

PicturePicture

 

之前在村內沒什麼食肆,反而在沃爾瑪門前的小店,似乎更吸引,店內沒國內常遇上的異味,窗明几淨,原是不錯的,但翻看餐牌,一碗麻辣牛筋麵要人民幣二十二蚊,售價是偏高.

Picture

 等了差不多二十分鐘,說到底是太耐了;到服務員將麵放在眼前時,實在忍不住笑出來,好端端的一條牛筋,平白給切開充當幾條,每塊只得指頭大小,為數不過六七件,真是騙徒所為;所以當自已拍照做證時,不知從那裡冒出一個經理的傢伙出手制止,我忍著怒火說句:「錢我給了,麵是我的,與你何干?」他見我一面認真,自討沒趣的走開,但另一名服務員卻接口又要阻止,我只好沒氣地重覆說一遍.結果當然是不了了之. 老實說,個人認為不準拍照只得兩個原因,一是拍抄襲,但單憑一張照片來抄一碗麵,未免托大了一點吧?另一種原因是差得不想人家知道,斬腳指避沙蟲,鴕鳥政策. 

拉扯得太遠,還是說回這碗麵,味道真的不差,熱氣騰騰的,一陣強烈的麻辣感覺,從嘴唇漫延到舌頭,對辦,牛筋柔韌有嚼口,湯底隱隱帶點甜香,不俗,如果不是售價偏貴,服務態度出現問題,其實我會考慮再光顧的.

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

飯後在沃爾瑪逛逛,客人不多,地下一層以出售食品為主,更有即炒粉麵供外賣,真有趣!

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

打從羅湖出發到回程,不到三小時,可說快捷方便,有機會的話北上的話,大芬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.

PicturePicture

尖東明珠~~~海景軒

對上一次來也許是一年前的事了,當天跟火龍兄洗塵,兩圍檯都是自家人,氣氛滿熱鬧的.

Picture

 

當然,今天老哥早已回歸楓菜國,海景軒的菜色,在粱師傅努力下,不單奪星,更加推陳出新,有不少菜色真是首次聽見.

 

食友早前曾辦過一局,只可惜當天未能出席,確實有點遺憾;就在這短短的數月間,舊的還未消化,新的又出籠了.

 

在公在私,實在想去一次,反正食友近月經常光顧,就麻煩他寫菜單,自已可樂得清閒.

 

出奇地,是夜客人不多,服務員及經理亦相對地照顧更周全,值得一讚.

Picture

 

在主菜還未準備好時,先來一式兩款的小食.

 

在三格前菜碟中,除常見的辣醬外,更有XO魚乾及魚香茄子,前者清脆香口,而後者略嫌未夠辣,但油份不多,非常討好.

PicturePicturePicture

小食併盆共有三款,都是食友的心水選擇.

 

意想不到,第一碟所謂小食,起初還以為是包點,之後才知道是重口味的明爐腊腸卷,用叉燒把腊腸緊緊包裹,外層是香甜軟腍的叉燒,中間是煙韌咸香的腊腸,兩者對踫而產生化學作用,小片切開,令人不會感到太肥膩.

PicturePicture

 

把牛筋炆至起膠,雪凍後切片的瑪瑙牛筋片,晶瑩剔透,造型亮麗,隱隱滲出一陣滷水的香味,緊接在濃厚的味道之後,帶給人一絲清新的感覺.

PicturePicture

 

已經很久沒遇上這高水準的炸物了,鮮明蝦窩貼單看油份瀝得清已知在油溫的控制上有一手,多士炸得鬆化酥軟,蝦膠彈牙柔韌,加入小片金華火腿,增添咸香味,令菜式不至於單調.

PicturePicturePicture

再來是梁師傅的得獎名菜龍皇白玉卷 (2009年美食之最至高榮譽金獎) ,外圍是用蛋黃混和蟹粉煮成的醬汁,濃郁芳香,中間置底的部份是菠菜茸加入蛋白做成慕絲狀的圓形底座,上面放了一片釀入蝦膠的厚身冬菇,表層是將東星班起片,再包裹金華火腿,最後是灑上幾片甘筍絲,,,,,黃五色相間,每層既可獨立成菜,又可以結合一起,賣相亮麗奪目,實在不忍下箸.

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

老實說,將每樣食材都蘸點一下蛋黃醬,令口感豐腴,在醇香的蛋黃下,偶爾是清淡的蛋白菠菜茸,偶爾是鮮嫩的魚肉,變化多端,難怪可以奪得金獎,幾年下來依然是最受歡迎的菜色之一.

 

試過海鮮之後,接著又是重口味的酥香蛋黃肉, 最令人想不到的是這道客家菜,是先把原條五花腩挖開,再釀入咸蛋黃,先蒸後炸,把油脂都逼走,表皮炸得鬆化可口,肉質依然保持幼嫩香滑,有時食材無須要貴,反而肯花心思,把平凡變成驚喜是更加難能可貴.

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

 

香橙玫瑰雞這道菜是食友極力推薦的,整碟菜的精髓,個人覺得是在醬汁上,新鮮雞炸得恰到好處,表皮沒半點焦位,肉質細膩幼嫩,醬汁是由橙汁,橙肉及玫瑰花瓣煮成,師傅聰明地把玫瑰花瓣先行炸過,闢除了苦澀味,但又可以留有馥郁的花香及鮮艷的色澤,將雞肉沾上少許醬汁,微甜帶酸的雞香,味道獨特.

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

 

至於桂花葡提牛柳粒,不單伴碟的如意片是用魚肉做成,更釀入髮菜及甘筍,造型趣怪,已經是另一賣點;牛柳粒火喉拿捏準,肉汁都緊鎖了,配上銀杏,露筍及毛豆幾種不同口感的菜蔬,中和一下油膩的味覺,手法簡單而直接.

PicturePicturePicture

 

欖菜玉珠 (2009年美食之最素菜組金獎)是師傅另一得獎菜,把冬瓜粒挖小洞,再將欖菜釀入去蒸,然後砌成一串葡萄的賣相,最後澆上薄芡汁,清幽典雅,晶瑩剔透,味覺清新.

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

 

師傅實在太多得獎菜了,鴛鴦糯米飯 (2011年美食之最飯組金獎)單看外型,相信大家亦猜想不到,同樣是糯米,在同一隻碟上,分別展示著不同的演繹方式;上層是荔芋茸內藏糯米及黑糯米,外面是炸得酥化香嫩的芋茸,中間是煙韌的糯米,最後是有嚼勁的黑糯米,層次分明,甜而不膩.下層是炸過的糯米雞,內藏咸蛋黃,蘸點少許用黑糯米及杞子煮成的醬汁,跟甜味起了一個強烈的對比.

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

 

雖然狀元茶粿並非得獎菜,但卻是最受歡迎的菜色之一,表皮煙韌滿有米香,底部煎得微焦,香脆可口,餡料的花生碎粒,菜甫及豬肉比例恰到好處,口感豐富.

PicturePicturePicture

 

每次都要勞煩梁師傅親煮的蛋白杏仁露,果然與別不同,撥散蛋清,緩緩注入剛起泡的杏仁露,再用筷子撥散,而杏仁的香味徐徐散發,蛋白不會結成一去塊塊,而是弄成細碎,混和在杏仁露之內,每口都是香潤柔滑,令人回味.

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

 

另一甜品是香芒糯米卷,柔韌清甜,沾上椰絲的外層,更加增添芳香.

PicturePicturePicture

 

奶皇春卷炸得金黃的外層,油份瀝得清,咬落響起清脆的破裂聲,餡是熱辣辣的奶皇,跟平常食到的奶皇包是截然不同的風味.

埋單不過四百五十,相當合理.

PicturePicture

 

粱師傳為人友善而健談,學識淵博,對食材的運用更是匠心獨運,能跟他聊天,真的獲益良多;而每隔一段日子,又會有新菜色推出,實在期待下一次的約會.

Picture

地址 : 尖沙咀麼地道70號海景嘉福酒店B2層

電話 : 2731 2883

味道 : 5  

環境 : 5  

服務 : 5  

衛生 : 5  

抵食 : 4

失魂食評~~~~魂

偶爾翻看電腦紀錄,才驚覺有太多食評還在潛水,看來是時候把他們重出生天了!

 

不知是機遇還是計算,魂窩居在灣仔的一條後巷,門前又有地面工程,塵土飛揚,理論上應該要守好一段日子,但回頭一想,既可免卻昂貴的租金,又不用跟幾間名店火拼,樂於做山寨王,可能是件好事;所以開業初,已經吸引一大班食友,互聯網的威力,確是驚人.

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

 

是日下午有巧克力試食會,晚上又有另一飯局,不如就抽空來個拉麵當午餐.

 

雖然是即興的飯局,都有五位出席,算是不錯的了,店內比較狹窄,小店格局,位子不多,十來個人已經可以把店擠滿,一如食友所言,吧檯有點像自修室,滿有趣的,而大家剛好佔了店內唯一的四人檯.

PicturePicturePicture

 

老實說,店方只得四款拉麵,配菜亦不多,所以一張小小的點菜紙已經足夠,但當時最新的青龍要在晚市時才限量出現,起初確實有點失望,想不到大家的決心真大,竟然事後來個回馬槍,吃不到,不死心,哈哈!

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

在豬骨湯底橫行的日子,亦不能避免,在青龍未知是什麼一回事之前,其他三款通通走不了.

 

先說的是原味的,能押上店方名字,當然有自信心,濃稠豬骨湯,滿是油甘,卻又比達磨輕,膠質不重,配料是叉燒,溏心蛋,木耳,筍絲及蔥花;麵條一向喜好硬身麵,呷口湯,芬芳馥郁,口腔滿是油香,挾起麵條,夠挺身之餘,吸飽了豚骨湯,鮮甜有嚼勁;溏心蛋水準非常高,蛋香四溢,入口豐腴,實在忍不住再追加;叉燒軟腍入味,充滿肉香;而爽脆清甜的木耳及筍絲,口感層次豐富,令人回味.

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

 

再來是泡菜味的赤魂,想不到日式拉麵竟滲入韓風,泡菜浸入湯內,令辣度減低,未有澎湃的辛辣味,有點可惜;叉燒沾上辣湯後,更覺惹味,而濃香的味噌拌和在豚骨湯,香味更加複雜,雖然未及魂的味道精純,但始終有點食韓式拉麵的感覺.

PicturePicture

 

最後是墨汁味的太極,從上面俯瞰,可以發覺一半是墨汁湯底,而另一面是豚骨湯底,造成黑白相映的效果,一面放上開半溏心蛋,另一面是蟹膏擺上金萡;把蟹膏撥開,溶和在湯底之內,倍添濃稠的口感,厚重而又香醇,無疑是三款中最吸引人;結果是把湯都喝過清光.

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

 

在附近兜兜轉轉了好一陣子,晚市是在六時開始,終於可以一試青龍的威力.

 

原來是加入了菠菜茸,除了基本的配料外,上面是露筍,紫菜片,粟米粒,車厘茄,魚子醬及蟹柳,賣相帶點兒童色彩,味道確實有點清新,但不大對自已胃口,也許太極才是自已杯茶吧!

PicturePicturePicture

 

雖然是遲來的食評,但總算為自己留下紀錄,論味道及麵條的軟硬度,一定好過武藏及達磨,大概跟一風堂不相伯仲,下一站再來應該是新開的幾間拉麵店了.

 

P.S : 看近日的食評,赤魂已不在MENU之內,代之而起的是火魂,之前幾款都給人信心,相信新菜色亦不會令人失望,有令人再去一次的衝動.

地址 : 銅鑼灣霎西街18C號地下

電話 : 2893 2699
味道 : 4  

環境 : 3  

服務 : 4  

衛生 : 4  

抵食 : 4

位置 : 3

星馬滋味遊~~~沙爹軒

早幾年曾在中港城上班,附近的食肆亦光顧得七七八八,而皇家太平洋酒店就多數是自助餐.

Picture

今次得UFOOD沙爹軒合辦的星級試食會邀請,實在要說聲謝謝,亦對這晚是充滿期待.

Picture

店內陳設簡約適合朋友間閒聊,反而在店外有露天茶座,吹吹風,感受一下和煦的陽光挺不錯.

席前先來一個椰青,即開即飲,清甜新鮮,作為濃口味的星馬菜色清清味蕾,實在最好不過.

Picture

由於試食的款式太多,如果每款以正常一人份量呈上,相信不到三四回合,已經有人投降,所以肉骨茶 (Bak Kut Teh) 都是一人一小碗剛剛好,說起來,肉骨茶源自華人在當地工作,加入藥材抗風濕,更有人用來當早點;在深沉潤澤的顏色下,透出絲絲藥材的香味,相當對辦,呷一口,更有甘甜的味道,金沙骨煮得軟糯,不用費力已經可以輕輕咬開;又可以下油條粒拌食,但個人是偏好用來下飯.

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

說到星馬菜,沙爹當然少不了,雜錦沙爹 (,,) (Chicken,Beef or Pork Satay) 三種,其實醃得夠入味,亦不見到有過份燒焦的情況,沙爹醬調配得出色,花生粒香口,似乎比烤肉更吸引.

PicturePicturePicture

早年往星馬一帶的華人,以福建人最多,所以有家鄉福建薄餅 (Hokkien Pohpia) 這道菜,用新鮮春卷皮包裹花生酥,米粉,紅蘿蔔絲,椰菜,鮮蝦及豬肉,賣相雖然簡單,但食味豐富有層次感.

PicturePicturePicture 

席間有人不大喜歡星洲炒蘿蔔糕 (Fried Carrot Cake) 的糕底太綿,欠了少許嚼勁,但自已曾在另一間名店試過較煙韌的糕底,反而是黏性太強,不大好受.不論咸魚青菜,各有所愛,今次混入蝦仁及雞蛋來炒,味道確實夠香口,一試亦無妨吧!

PicturePicture

其實福建蝦湯麵 (Hokkien Prawn Mee) 這道菜的精華,在於蝦湯之內,將海蝦頭及蝦鼓煎香再熬,鮮濃的蝦味,每口都是精華,把油麵底及蝦仁都比下去,每口湯都是那麼精彩,結果是麵還未吃完,湯已經喝光.

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

焗胡椒蟹 (Pepper Crab) 其實真的香口惹味,用牛油去炒更是一絕,香味都滲入蟹肉之內,只可惜肉蟹的肉質未夠飽滿,這是來貨的問題,當造的話,食味會更好.

PicturePicturePicture

雖說是星洲辣椒蝦 (Chili Prawns) , 但辣味真的太輕了,大海蝦從背開煎香,醬汁用蕃茄及蛋花煮成,微酸增添了食味.

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

押上自家名號的沙爹軒海南雞飯 (Hainanese Chicken Rice) ,果然沒有令大家失望,新鮮三黃雞皮嫩肉滑,汆冰水處理得相當準繩,雞油飯顆粒分明飽滿,雞味香濃;加上來自星洲的黑醬油,起了提鮮的作用,再來一碗清雞湯,才是一份完整的雞餐,比起香港不少打正旗號,卻連一碗雞湯都欠奉的不知所謂餐廳認真得多,而且定價亦只不過一百圓左右,非常合理.

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

賣相確有南亞風味的星洲紅豆冰 (Ice Kachang) , 置底是紅豆及亞答子,上面是大量刨冰及灑上少許綠色粉條(加入色素的綠豆粉搓成),然後澆上雙色漿汁,在炎炎夏日下來一杯,消暑清熱.

Picture

另一款甜品是涼粉雪糕,涼粉切得極幼細,雪糕是雲尼拿雪糕,黑白相對比,既清香,又滑溜.

Picture

最後是芒果黑糯米,糯米煮得剛好有嚼口,只嫌芒果份量太少,令味道未夠特出,有點可惜.

PicturePicture

整個晚宴的菜色,大部份都表現出高水準,翻看餐牌,性價比高,當中蝦湯及油雞更是足以令人回味,看來是時候來一個飯局了.

地址 : 尖沙咀廣東道33號中港城皇家太平洋酒店平台1座3號舖

電話 : 2738 2368

味道 : 4  

環境 : 4  

服務 : 5  

衛生 : 4 

抵食 : 4

位置 : 4

南區不是只得海鮮~~~~小炒皇

對於一個北區人而言,鴨脷洲真的有點遙遠,多年來只到過三幾次,但每次都是為了食而來.

這晚得食友黑洞穿針引線,可以品嚐一間新店的招牌菜色,實在要說聲多謝!

說來不知,原來小炒皇的班底是來自長沙灣的大中華飯店,所以店內各式小菜,都帶有大中華的影子,自不然會對兩者有所比較.

店內共分兩層,地方光潔明亮,沒有一般小炒店的油污處處,如果不是放置中式圓檯,換上卡座的話,大概可以變作西餐廳.

店方既然是以小炒菜色為主,先來一碟招牌小炒皇試試鑊氣,大量韮菜配上腰果,紅椒絲,蝦乾及水魷,,充滿避風塘色彩,芳香樸鼻,只嫌辣度稍欠勁度.

PicturePicture

色彩鮮艷奪目的冰鎮花竹蝦,加上以爽脆的芥蘭頭配搭,紅綠相映成趣,論海蝦不單夠大隻新鮮,肉質鮮甜爽脆,略為蘸點少許日式芥末,更加有提鮮的作用,然後再來一口脆嫩的芥蘭頭,只能說一聲美味.

PicturePicturePicture

一冰兩味的冰鎮象拔蚌仔及墨魚片,個人是對象拔蚌情有獨鐘,但冰鮮反而鮮甜味未夠特出,墨魚片夠新鮮,煙韌有嚼勁,相當吸引.

PicturePicture

近年來多了食肆製作即燒乳豬仔,的確熱辣辣燒好上檯,芝麻皮能不脆嗎?皮下脂肪在高溫下都溶化了,五層肉油脂跟花腩相間分明,入口滿是肉香,不錯.

PicturePicturePicture

作為大中華同類店,當然有鐡板黑椒豬手這道菜,把豬手放在燒得通紅的鐡板上,再澆上黑椒汁,上檯時還在冒著氣泡,視覺效果一流,但今次的黑椒味明顯未夠澎湃,少了一種辛辣的香味,但無疑豬手依然是出色的,炆得夠火候,肉質鬆軟,豬皮滿是膠質,入口豐腴,又帶油甘,只要在醬汁上加強一下就更惹味.

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

芝士焗扇貝似乎平淡了一點,雖然是新鮮上,肉質幼嫩,不過芝士味較濃烈,蓋過了食材的味道.

PicturePicture

一個非常出色的酥炸生蠔,脆漿把飽滿的生蠔完全包裹,酥化香脆的表皮,熱辣辣之餘,油份瀝得清,這一碟是整晚最令人欣賞的菜色.

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

真奇怪,筍殼魚往往是用油泡,今次油浸筍殼確實保持到魚肉的幼嫩香滑,同時醬油又調教得恰到好處,外脆內軟,好味.

PicturePicture

啫啫芥蘭煲最著重鑊氣,把蝦膏的香味逼出,油份夠多,保持菜蔬的嫩綠,加上芥蘭菜正值當造時刻,清脆的口感,爽嫩的嚼勁,足以令人食過不停.

PicturePicture

在鴨脷洲食店,當然以海鮮為主打,海鹽焗奄仔蟹將鹽味逼入蟹身,令蟹肉充滿咸香,可能時節不對,蟹膏欠奉,未免令人失望.

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

店內另一名物招牌腊味煲仔飯,將腊肉粒及蔥花,即時混入熱辣辣的煲仔飯內,與另一名店不同的是沒有加入花生粒,反而更討好,有時候真的會怕花生碎粒藏在牙縫中,說起來,飯底有水準,顆粒分明,煲底只有少許飯焦,看來掌火的師傅對時間拿捏得準.

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

看過整晚菜單,似乎少了雞類,即時來一份貴川雞,雞肉無疑夠幼滑,雞皮汆水後亦覺爽嫩,只是用上貴川這字眼,在麻辣的程度上,總會有些要求;而店方為遷就食客而減辣,亦無可厚非,只是對愛辣的朋友而言,可能會覺得不對辦.

PicturePicture

再來一份椒鹽雞軟骨,但凡這類香口菜,多是大咸大辣,火氣十足,看來店方對小炒菜色會更出色,除了雞軟骨夠吸引外,配菜的小魚乾更香口,咸辣惹味,入口卜卜脆,大家可不要錯過.

PicturePicture

的確是試了好幾道菜,部份亦相當出色,菜色亦是街坊價,但作為小炒店,個人較欣賞鑊氣足的小菜,用來跟朋友聊天喝酒,真是最好不過.

地址 : 鴨脷洲鴨脷洲大街119-121 號地下

電話 : 2552 6638

味道 : 4  

環境 : 4  

服務 : 5  

衛生 : 4  

抵食 : 4

位置 : 3

老字號川菜~~~滿庭芳

川菜在深圳可以說跟杭州菜分庭伉儷,各自有擁護者,而滿庭芳在深圳屹立十多年,更加可以說是川菜代表之一.

 

從地下鐡D出口前往東園路,不到十分鐘的腳程,非常方便.

 

東園路在地下鐡還未通車之時,可說盛極一時,在滿庭芳對面,曾有大型粥鍋店,又有雲南菜,街尾又有繆氏川菜,四川豆花及塔里木河等等,只可惜時而世易,整條街中段位置有不少食店是人去樓空,一片死寂,只餘下街頭巷尾幾間名店在經營,走在路上,帶點破落蒼茫的景象,實在不無唏噓!

 

滿庭芳跟香港三希樓及心齋是姊妹店,同一張VIP卡都可以獲得九折優惠,加上免費申請,大家可不要錯過.

PicturePicture

在深圳定居的幾位朋友飯聚,但當中有朋友懷孕,所以都會要求部份菜色減辣;而今次只得五個人,在菜色上要將就將就一下.

 

見有服務員在表演沖製八寶茶,就不如來個一人一盅吧!只見服務員每次使用不同姿勢沖水,單是玩味已值點票價,加上有杞子,紅棗及玫瑰花瓣在內,幽香清甜,用來中和川菜的辣味,未嘗不是好事.

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

 

蒜泥白肉可說是店方名物,多年來總覺得在深圳無出其右,腩肉鮮嫩有嚼勁,蒜粒真的刴至糜爛,而並非坊間常見的粗枝大葉貨色,滲出一絲香味,花椒的麻味,更是錦上添花,所以是每次都會點的前菜.

Picture

 

想不到冰鎮海蜇頭比想像中好得多,清新爽脆的口感,蘸點一下日式芥末,冰涼的味覺跟辛辣的醬汁,在口腔內迸發,非常討好.

PicturePicture

 

雖然口水雞的辣度比其他菜色強,但雞肉依然嫩滑,舌尖隱隱有點麻,相當對辦.

Picture

 

由店主推薦的水庫大頭魚二吃,先來鴛鴦椒剁魚頭,一邊是青花椒,充滿鮮香的辛辣味.

PicturePicture

而另一邊是酸菜蕃茄魚片,用上蕃茄及酸菜熬成湯底,魚肉鮮嫩,湯底鮮甜帶微酸,好飲惹味.

PicturePicture

 

論肉質美味腰花夠幼嫩,亦沒有令人討厭的羶味,但席間似乎太多內臟,所以結果是大剩.

PicturePicture

 

鴨汁收縮的樟茶鴨,充滿濃香的鴨味,有層次之餘,而肉質又不會太韌,實在是相當出色.

PicturePicture

 

手撕包菜在川菜中經常見到,亦曾在其他川菜館中遇過高水準出品;今次包心菜撕得合乎尺度,但辣香味稍薄,不過不失.

Picture

 

太多辣味的菜色,不如來窩竹笙炖烏雞湯;店方為表不用味精,整個湯全不下鹽,另提供貢鹽給客人調味,只下了紅棗,竹笙及竹絲雞,散發出一陣幽香,竹絲雞油份不多,非常健康.

Picture

 

椒鹽排骨架可說是店方名物之一,將部份排骨起肉拖油,把肉汁鎖緊,然後再以椒鹽泡製,肉質保持酥香,辣味充份滲入肉與骨內,用來下啤酒一流.

Picture

 

大堂一角設了即燙煲,麻辣跟雞湯兩款,照顧不同人仕,麻辣雜錦燙是選用以肉類為主的,澎湃的花椒,八角及香油;沾上辣油的餐肉片,牛柏葉,大腸及蔬菜,是傳統的麻辣燙風味.

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

 

雞湯雜錦燙相對就平淡得多,全煲都是素菜,而且夠新鮮,可說是整餐最清淡的菜色.

PicturePicture

 

其實到此刻,大家都飽得上喉嚨,但依然忍不住來碗四川担担麵,香味尚算保持,只嫌麵質有點淋,真的淥得過火.

PicturePicture

 可能菜真的多點了,結果每位要一百七十圓,看來是足夠十人享用,實在有點眼闊肚窄,但可不要浪費,只好由朋友打包回家. 

P.S : 店內每天晚上都會有表演,之前欣賞過古箏及變臉,而今次是跳古典舞,充滿傳統風情.

地址 : 福田東園路150號地下

電話 : (0755) 2594 1207 / 2594 3066
味道 : 4  

環境 : 5  

服務 : 5  

衛生 : 4  

抵食 : 4
位置 : 4

南美風情~~~Coyote

有時候途經駱克道,四周令人目眩的霓虹燈,來自各國的遊客,靠在路旁聊天,又不時有美女走過,散發著一種異國風情.

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

Coyote Bar & Grill,以墨西哥色彩作主調,加上是晚有特備節目,音樂的強勁節奏,洋溢一片南美氣息.

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

能獲得相關公司邀請,實在要說聲謝謝.

店內共分兩層,二樓梯邊是擺放了形形式式,來自不同地方的辣椒汁,各具特色造型,相信愛辣的你,總有一款合你心意.

PicturePicturePicture

飲品還未上場,先來一份小食, Grilled Chicken Quesadillas ($82) , 烤得微焦的餅皮,香脆酥化,餡料是雞肉拌和了芝士,煙韌有嚼口.

PicturePicture

此刻,有食友遞過一瓶辣油,說可以試試,在這個輕鬆的環境下,誰也不在意吧?把薄餅蘸點一下,放在鼻端一嗅,心想沒什麼大不了,豈料,勁度是在口腔內以幾何級數爆發,舌尖開始發燙,額角的汗水不期然冒出來,這種澎湃的感覺,可說是首次遇上,而事後,公關朋友證實這瓶不顯眼的傢伙,竟然是在辣度榜排名第一,……真的見識到他的威力了!

Picture

Smoked pulled pork chimichangas ($158) 賣相跟春卷有點相近,雖然是炸物,油份又不多,大概是油溫控制得準,餡料是換上豬肉,濃郁的味道,酥脆的表皮,用來配一杯啤酒就更好了.

PicturePicture

Nachos Simpatico 素香辣墨西哥玉米薄脆 ($95) ,底部放滿香熱酥脆的玉米薄脆,上面是欖仁,蕃茄粒,洋蔥粒及半融芝士,充滿天然樸素的香味,透出誘人的味道.

Picture

Fajita 是墨西哥的代表菜之一, Yogurt Marinated USA Chicken Breast ($160) ,雞胸用上燒烤方法,但又不覺得好韌,配以十款特色醬汁,帶出不同的風味.

Picture

Seared Sea Scallops ($185) ,海鮮類在烹調的時間上,拿捏真的要夠準,今次帶子似乎過了火,肉質有點韌,反而配菜的青紅椒絲及洋蔥條炒得夠香甜,熱辣辣的好惹味.

PicturePicture

Rosemary Marinated Australian Baby Lamb Loin ($195) , 雖然用上同樣的配菜,但看見胭紅的肉質,已知是medium rare, 可能用上rosemary醃製過,羶味又不重,相信最合女孩子的口味.

Picture

Prawns Wrapped in Prosciutto ($185) , 海蝦件頭不單夠大,而且肉質爽甜,加上滲入prosciutto味道,令整道菜變得更吸引.

Picture

再來是兩個Fish Bowl ($488) ,分別是車厘子及芒果味,插滿吸管的賣相,已知道適合一大班朋友齊齊享用,前者帶點藥水味,不太受歡迎,而後者清甜得多,很合胃口.

PicturePicture

Caramel Flan ($55) , 蛋布甸處理得相當滑溜,比想像中要好,酒是澆在碟的四周,散發淡淡的香氣,草莓片及龍珠果的擺設,令賣相更亮麗.

Picture

Ibarra Fudge Brownie ($55) , 看來店內甜點師傅確是有一手, Brownie焗得外面微脆,內裏有點心太軟表面的感覺,濃稠的巧克力味道透出,但個人偏向甘香度更強,而灑上一層薄薄的糖霜,黑白相襯,令賣相變得可愛.

PicturePicturePicture

由於是踫上墨西哥的節日,店內安排了一隊樂隊即場表演,在店內四處遊走,將現場氣氛推至高峰,難怪當大家要離開時,依然是人頭湧湧,看來駱克道又添多一個浦點了!

PicturePicturePicture

推陳出新杭州菜~~~豫園上海飯莊

早幾年前跟食友首次接觸,已驚覺地方菜在深圳的潛力,廚師的基本功,服務水平與及食物質素,已逐漸追上香港的步伐;多年來在豫園出沒了不知多少次,而每隔一段日子,總會有新菜色出現,與時並進之餘,又不失淮揚菜風.

 

是日心血來潮,臨時帶兩位食友北上,真心想找間水準穩定的食肆,所以早點上去,要找位子不難.

 

部份菜色是老朋友,不用看餐牌大抵都可以背誦出來,但在舊餐牌中卻是夾雜了一張新菜單;原來是店方要重現舊菜色,將一些快失傳的滬菜,重新放回桌上,先看一看處理手法的簡介,再看看訂價,是真的一點都不貴,單憑這點用心,就值得再次光顧.

PicturePicture

在前菜中特意來一份泡黃瓜卷,清爽中帶微酸,把其他兩道濃油赤醬的前菜的厚重口感清洗一下.

Picture

 

非常出色的老大房熏魚,在香港只會踫到乾巴巴,煙熏味欠奉,魚骨過多的熏魚;此店處理上卻比較多汁,肉質夠嫩,雖然有點偏甜,但無傷大雅.

PicturePicture

 

多年來梁溪脆鱔都保持著粗身鬆脆的特點,亦沒有鱔條的腥味,所以在眾多前菜中,往往都會以脆鱔為首選.

Picture

 

玫瑰水晶蝦仁相信是龍井蝦仁的變化版,幾瓣玫瑰只不過是裝飾,蝦仁帶有少許玫瑰露的香味,只可惜蝦仁並非河蝦,件頭太大,與原版有出入.

Picture

 

桂花富貴雙方一碟六件,桂花蜜膾過的金華火腿片,在咸香的味道中,滲有桂花香甜,軟綿有嚼勁,把荷花餅夾上響鈴片及一片青瓜,口感變化複雜,清脆的斷裂聲在口腔中響起,既得意,又惹味.

PicturePicturePicture

 

相信肉心蛋是全日焦點,先將蛋尖開小洞,清空蛋白及蛋黃,用水洗淨後瀝乾,之後打散蛋清及蛋黃,再拌入豬肉末,封好蛋洞去蒸,食味雖然簡單,工序卻非常繁複,只不過售二十八圓,真別緻.

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

 

今次香酥鴨(半隻)似乎炸得過了火,色澤有點偏深沉,猶幸鴨皮依然保持酥化幼嫩,肉味香濃,半份剛剛好.

PicturePicture

 

說到店內的老鴨湯(半份) ,亦是令人回味的一道菜,香醇厚稠,滿是鴨香,而加入糉葉更是有畫龍點睛的效果,令湯底隱隱沁出一朕清香,筍尖切幼絲,入口爽脆鮮嫩,令人食過不停.

PicturePicturePicture

 

到此刻,大家都飽得撐不了,銀絲卷可不能不要呀!食友想試炸的,沒問題,但今次切得有點差,從旁邊看不清一絲絲的效果,食味不變下,還是要回蒸的好了.

PicturePicture

 

即磨腰果露真是香氣撲鼻,幼滑香甜的口感,熱氣騰騰,用來當作押尾甜品,真的不作他選.

PicturePicture

 

由於今次人數太少,一人要二百圓左右,其實再多點朋友可以更平宜一點!

地址 : 福田東園路深南中路1095號中信城市廣場4樓411號舖

電話 : (0755) 2594 3228

味道 : 4  

環境 : 4 

服務 : 4  

衛生 : 4  

抵食 : 4

值得再來~~~大都烤鴨

自從沙田十八進駐香港後,似乎烤鴨的水準都給提升起來,但始終價格偏高,未必為大眾所接受,月前得知有一間以烤鴨作主打的店子在尖沙咀開業,早已經心思思想試試.

Picture

是夜得朋友幫忙,可以免最低消費訂了店內唯一的廂房,真的要說聲謝謝!

Picture

由於地方所限,以卡座位居多,廚房採用近年較受歡迎的開放式設計.

而餐牌內更附有烤鴨的正確食法,又真的夠細心.

曾在深圳香樂園的食評提到,淮揚菜以刀功精細,刀法巧妙見稱,加上嫻熟的擺設,精妙的色彩配搭,令到涼菜都成為藝術品,而今次淮揚十小碟更加令人期待.

PicturePicture

鹽水鴨肝是十小碟中水準最欠穩定,第一碟散發出胭紅的肉色,粉嫩的口感,非常誘人,不過再點的一碟卻是雪得太久,令肉質產生變化,偏向死實,這一點真的要注意.

Picture 

牡丹蝦可說是其中一款刀功表現,蝦仁剖成開半,伴青瓜片,排成花卉外形,十分亮麗,教人賞心悅目.

PicturePicture

將鴨腎介成花球形狀的繡球腎仁,不單造型漂亮,就連入口都是爽脆彈牙,還可以說什麼?

Picture

酸辣黃瓜皮是將黃瓜表皮切下卷成圈,然後再醃好,帶有淮揚菜中青瓜卷的風味,但無疑平實得多.

Picture

至於烏鎮餚肉就有點令人失望,肉質鬆散而薄弱,只可以憑賣相扳回不少分數.

PicturePicture

在前菜中另一賣點可說是蠔油蘑菇,每件細少的蘑菇,都由師傅切成扇子的外形,就算這賣不了多少錢的食品,依然肯花時間去弄,實在欣賞.

PicturePicture

醬蘿蔔只是普通的醃菜,食味清新.

PicturePicture

將鴨汁煮成膠質,然後把去骨鴨舌藏在內的水晶鴨舌,看來有點像土筍凍,但當然沒那麼嚇人,

PicturePicture

水晶魚凍的製作方法跟鴨舌大同小異,味道亦較輕柔,而且不覺有腥味,其實處理得不錯.

PicturePicture

雕皇醉雞其實是常見的花雕雞,香醇的酒味,滲入雞肉之內,令肉質沾上酒香,但依然保持嫩滑,油脂位晶瑩剔透,真的有水準.

PicturePicture

整晚賣相最好的,也許是一枝獨秀,正如之前所講,刀功精細,醃蘿白切成細件,內藏紅椒絲,然後堆砌成花芯的形狀,下面幾片青瓜絲作為樹葉,而色澤深沉的雲耳跟雪白的蘿蔔起了對襯的作用,不過味道始終都是醃菜.

PicturePicture

想不到烤北京填鴨相當相宜,三百不到就有一隻,加上MENU印有各種不同食法,夠細心,論鴨烤得漲卜卜,師傅片得夠薄,沒多餘的鴨肉,很對自已胃口,而且是用荔枝木烤製,鴨身帶點絲絲木香;而荷葉餅即叫即蒸之外,搓得夠薄,將鴨件伴上青瓜條,哈密瓜條,京蔥絲和心裡美,再混入少許醬汁包好,煙韌的外表,充滿汁液及香甜的鴨肉,果然是值得來走一轉.

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

將鴨殼起絲煮成九王爺鴨絲羹,幸好芡汁夠薄,不會一口粉,而鴨味較輕,如果可以再濃郁一些就更好.

Picture

又是一道以賣相見稱的開水白菜,將津白切成蓮花的形狀,清新亮麗,只不過味道還是有點單薄.

PicturePicturePicture

鴨肉末麥包的麥包真夠香,天然的麥味,用來蘸點煉奶都是一個不錯的食法,而麥包的底部是挖開了一個洞,方便藏肉末,大概是窩窩頭的變化版,而事實上,加入京蔥一類香菜炒過的鴨肉,又未至於肉末的狀態,相信是要配合京蔥的份量.

PicturePicturePicture

其實大紅三杯烤鴨架下次可以考慮放棄,因為鴨肉已經用來作湯羹,能剩下的肉不多吧,就算用上台式三杯酒方法,只不過增加食味,放在嘴內啜,能下肚的不多.

Picture

再來是味道近似的蝴蝶餅京烤肉,雖然有人覺得豬肉片太硬,但自已反而覺得夾在軟綿綿的蝴蝶餅內,有點嚼勁不是更好嗎?

Picture

白湯筍尖回魚看來有點凌亂,魚肉腥味未能闢除,但淡水魚畢竟魚肉較香,加入筍尖,令味道帶點清香.

Picture

淮揚灌湯小籠包的確能用皮薄餡靚去形容,之前食友亦提過肉味稍遜,今日一試,又真的有這種感覺,大概是貨源的問題吧!

PicturePicturePicture

蔥油拌麵的京蔥炒得夠乾身及有少許焦就對辦了,只是醬汁偏甜,油份未夠多,有點怪怪的,幸好此刻大家都差不多,一小碗份量剛剛好.

PicturePicture

鴨子酥的外形活像一隻隻小鴨子,非常可愛,剛剛焗好,散發出牛油的香味,酥皮鬆化有水準,奶皇餡不會太甜,真的值得推薦的甜點.

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

已很少機會遇上令人回味的荷香包鴨飯,荷葉包得漲滿而不破,飯粒清香而顆粒分明,中間藏有鴨肉及醬汁,混和之後,更加變得惹味,就連這幾款配角菜都處理得別具用心.

PicturePicture

驢打滾是北方甜點名物,又稱豆麵糕,以紅豆做餡料的小食,表皮其實是糯米粉,沾上黃豆粉,感覺不太甜膩,恰到好處.

PicturePicture

除了房間因射燈太熱外,烤鴨真的價廉物美,說不出的便宜,值得推薦,加上朋友有折扣,埋單亦只不過一人二百左右,令人喜出望外,相信返兜的日子不遠.

Picture

地址 : 尖沙咀河內道18號K11購物藝術館2樓221號

電話 : 2628 0662
味道 : 4  

環境 : 4  

服務 : 4  

衛生 : 4  

抵食 : 5

位置 : 5

為了一碗白粥而來~~~雲泉仙館

早幾年前,差不多每個月都會光顧一次的地方,那碗充滿米香的白粥,軟綿香滑,每口彷彿都將白米精華都提煉出來,實在令人迷戀!

今天依然記得遠去的老爸,在人生最後的一段日子,雲泉仙館的那碗白粥,他竟然可以一口氣吃下三碗,之後再也不能跟我四處跑,望著一椽一木,亭台樓閣,有不少地方已經修葺過,把回憶都漸漸褪去……!

Picture

湊巧心血來潮,拉了家人走一趟,以往破落的景象,如今已大大改觀,不少臨時搭建的地方,都轉往室內,光潔明亮得多,至少蒼蠅都少了點在齋菜上飛舞.

PicturePicturePicture

十多年前只不過三四十圓一碟齋菜,如今已升至七十圓,加幅近一倍,幸好水準多年來都保持著.

Picture

菜單跟售票形式多年不變,亦是先買票,然後隨意找個地方坐下,再將菜單交給工作人員就可以了,而碗筷放在一旁,悉隨尊便.

PicturePicturePicture

而白飯跟粥,如果在戶外,便會用鐡桶盛好,但很容易便會冷卻,未免美中不足.

可能是早了點,起初客人不多,相隔不到半小時,整個大廳差不多都坐滿了客人,可見雲泉地點雖然隔涉,但慕名而至的人可不少.

有大有小,六個人就四碟菜剛好.

先來一碟五柳素石班,還記得第一次接觸是在圓玄學院,已經三十年前的事,而雲泉的齋菜一向有保證,今天不知什麼原因,看造型真的似一條魚嗎?那個倒模真的差得可以.說真的,甜酸汁的調配不錯,互相不會搶味,而微酸的醬汁,更加可以把肥膩的芋茸中和,其實芋頭推得夠糜爛,而炸得恰到好處,沒半點多餘的油份,還可以要求什麼?

Picture

至於豉椒炒田螺,全屬個人喜好,自少跟老父在街頭吃十圓八塊的東風螺,瀨尿蝦,早已養成偏好,而事實上,不論在口感或造型上,四個菜中以這一碟最神似,煙韌彈牙,配上青椒,紅椒及黃粟芯,五彩繽紛,加上沒令人討厭的玻璃芡,難怪囝囝跟我一樣吃過不停.

PicturePicture

雖然都是澄麵粉一類素材製作,海鮮扒時蔬中幾款海鮮就有點兒馬夫,魚片,蝦仁及魷魚,部份賣相有點不倫不類,而置底的菜芯是預先焯好;幸好質感還可以搭救,爽口柔韌不一,總算不致於失望.

PicturePicturePicture

以往多數會點選炸春卷或是羅漢齋,但前者每次都要打包走,後者太平凡,今次雙菇豆苗就好得多,雙菇是草菇跟蘑菇,兩者都是切半炒,好讓醬汁包裹,比起原粒上惹味得多,而且豆苗是用溫室豆苗,清新爽脆,色澤亮麗,帶少許天然甜味,加上個人最欣賞的薄芡,又是一道下飯菜.

PicturePicture

不知不覺,之前所講的白粥乾了幾碗,在坊間真的找不到比雲泉更出色的,難得的是任添,曾經見過有人貪心地用塑膠袋打包白粥,真的有點過份.

 Picture

PicturePicture

飯後沿著荷花池到殿後停車場,那是一個露天市集,販賣的不少是自家生曬的藥材湯料,或是傳統小食,這種傳統市集形式,香港是買少見少,希望大家有機會再來時,支持一下,不要讓它平白在時間中消失,而事後大家在懊惱悔恨.

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

題外話 : 其實當天有不少人要求廚房代為斬燒肉或雞件,究竟在佛門清靜地,這個舉動是否恰當?而事實上,香港有太多自私的人,只求自已方便,不理別人規矩,動輒大吵大鬧,氣焰凌人;想到此,心中不無感慨!